加入论坛 登录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心脏中心 返回首页

陆医生的个人空间 http://ibabyheart.com/?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传统外科手术、微创封堵、侧胸入路方法和内科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优缺点对比

热度 16已有 438 次阅读2012-9-22 15:38 |个人分类:绝对原创| 传统, 间隔, 优缺点

已经答应了宝宝父母许久,要把微创封堵、侧胸入路等方法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优缺点说一说,一方面工作忙,另一方面对于微创封堵等“新兴”技术而言,我很难下决心去表达自己的一个态度。因为新生事物都是伴随着质疑声出现的,一方面因为之前没有任何的历史和经验可以证明其正确性,另一方面新生事物总给已有事物带来一些威胁;人们惯于守成习旧,不善于或者不喜于改变,这是我们应该客观看待的。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新生事物虽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来源,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新生事物在之后的历史长流中都是能被验证为积极力量的,也有很多所谓的“创新”和“发明”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甚至是错误的。因此我最终还是在我的日志里面以随笔的形式写了一些观点和看法,只代表我个人的。

啰嗦了这么多,简而言之,拿微创封堵来说,我们的确能够看到,对于熟练的外科医师,仅在胸骨下面做一个4cm的小切口,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封堵器的植入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而言,手术切口大为缩小,且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极大程度降低了由这两者引发的对心肺功能的损害。相对于内科的介入封堵而言,微创封堵不需要患儿在术中“吃”射线,鞘管装置在心脏表面“直来直去”,直达目标,而不必像介入封堵那样鞘管要在心血管内走n多个拐弯,在食道超声辅助(TEE)下可以快捷的完成室间隔缺损的封堵。曾经有“大牛”豪放的说,偶30分钟内可以把室缺、房缺、动脉导管全部封堵完毕,但事实上微创手术有看上去的那么美丽么?

迄今为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仅批准了用于治疗房间隔缺损【参考链接】、动脉导管【参考链接】和肌部室间隔缺损【参考链接】的封堵器,膜周部室缺封堵器则是国人的“创造发明”,同心圆的,偏心圆的,不仅能够封堵膜周室缺,还能封堵双动脉瓣下室缺,封堵器的大小甚至可以按需定制。这的确是很吸引人眼球的事情了。特别是过去我们认为主动脉瓣下室缺因为主动脉瓣下缘几乎没有组织,介入封堵是mission impossible,也被我们“攻克”了。但请注意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我们国产的封堵器并未经过类似FDA严格的临床前期试验和测试,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摸着石头过河。

包括我们心脏中心在内,我自己已经看到了不同医院不下5例膜周室缺封堵在术后远期造成的不可逆转的并发症(包括常规内科介入封堵和微创外科封堵),一例是封堵器根本没有置入室缺,几例是术后远期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几例是术后远期出现三尖瓣重度反流。从我个人的看法来说,绝大多数室间隔缺损在外科直视手术的情况下,室缺下缘外科医生只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缝合菲薄的一层肌肉,籍以避免破坏其附近的传导束;而对于“盲视”情况下的介入封堵来说,封堵器的边缘起码要有2、3mm,一个金属支架硬生生的夹住室缺的边缘,无法判断夹住多少组织,无法判断夹住何种组织(边缘或者三尖瓣?),使得膜周室缺的封堵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或者退一步说,即使手术完成当时一切看起来都很好,但是封堵器导致周围组织的疤痕反应还是会在术后远期出现不良后果;等出现并发症时再考虑取出封堵器,几乎已经变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封堵器已经被心肌组织层层包裹。

在诸多如火似荼开展膜周室缺介入封堵的地区,始终没有把我们心脏中心包括进去,我们也曾经提倡或者鼓励外科医生采用这种治疗方案,但在遇到相关并发症之后,感觉大家都显得“畏首畏尾”,因为外科医师太过于讲究眼见为实。膜周室缺的介入封堵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医生的需求(立竿见影),迎合了患儿家属的需求(不留伤疤),迎合了其他诸多方面的需求,但有一个需求没有被认真考量过,那就是科学性的需求。

在此把膜周室缺相关治疗方法对比如下,供大家参考:

外科范畴 内科范畴

传统胸骨正中入路 微创封堵 侧胸入路 介入封堵
术式选择 主流方法 非主流方法 非主流方法 非主流方法
视野暴露 良好 一般 一般 NONE
手术难度 一般 一般 较高 较高
伤口大小 较大 较小 较大(位于腋下) 微小(仅动静脉穿刺口大小)
手术时间 2小时左右 1小时左右 3小时左右 1.5小时左右
手术效果 肯定(直视修补) 不确定 肯定(直视修补) 不确定
体外循环 需要 不需要 需要 不需要
食道超声辅助 不需要 需要 不需要 需要
放射线(术中放射显影) 有,且量较多
房室传导阻滞阻滞 发生率低 发生率较高 发生率低 发生率较高
三尖瓣受损 发生率低 发生率较高 发生率低 发生率较高
异物植入 有(封堵器) 有(封堵器)
远期并发症 较高(如传导阻滞) 较高(如传导阻滞、瓣膜返流)
术后恢复 3~5天 2~3天 3~5天 2~3天


2012-11-14 第一次修改

路过

漂亮

酷毙

搞笑

鸡蛋
5

鲜花

加油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kite 2012-11-13 16:04
站在科学、严谨的角度评价还是很客观的,谢谢陆医生。
回复 wingchen 2013-6-23 14:34
谢谢陆医生,我们当年选择外科开胸是对的,伤口虽然较大,但没有后顾之忧。
回复 Y.X. 2013-8-22 04:19
支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加入论坛

为宝宝找到心的方向!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手机版|上海市东方路1678号 021-38626161|关于我们|沪ICP备15019786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