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心脏中心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人物特写:高伟,导管上的舞者

2017-5-3 15:26| 发布者: 陆医生| 查看: 1385| 评论: 0|来自: 心脏中心

摘要: 高伟,1963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系。先后在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从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现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
高伟:儿童先心介入治疗
高伟,1963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系。先后在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从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现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行政副主任。

专注临床二十多年,高伟完成了多项高难度的儿童先心病介入手术,被誉为国内最好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医生之一。他指出,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是一种长期需要家长配合的治疗。因为随着孩子的发育成长,症状的表现以及对心脏血管的影响也随时在变化。

在中国,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全面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高伟教授正是国内第二代进行儿童先心病外科介入手术研究的专家。他专注于临床20多年,完成了多项高难度的儿童先心病介入手术,被誉为国内最好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医生之一。
高伟说,对于原本已经判定死刑的患儿,想方设法想出解决方案、寻找合适的材料完成手术是判定一个医生好坏的标准,“我很幸运,我的兴趣在临床,我花费最多时间的也是临床,而这一直会是我的工作重点。要是有可能,我还想做胎儿先心病的治疗,这当然还需要产科医生的配合。”

救治婴儿疯狂心跳
绢子出生后10天就被发现心跳异常的快,最快时每分钟达280次,几乎超过正常心跳的一倍(儿童一般在150次/分钟以下)。这使得孩子脸色灰白、精神萎靡、手脚冰凉,时而发出小猫似的呻吟声。
儿中心治疗婴儿室上性心律失常并非首例,但如此低龄,如此顽固的婴儿心动过速实属罕见。当所有儿童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都对这颗失控的心脏束手无策,更令人担心的是,疯狂心跳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逐渐出现了心功能不全等危及生命的现象,严重时必须使用电击除颤才能暂时控制病情,这对仅有2个月大的孩子来说实在太过残忍。
万不得已之下,儿中心心血管内科高伟主任医师及其团队在认真分析病情,取得患儿家长充分理解和信任后,为患儿实施了射频消融术。这在当时创下国内射频消融最小年龄纪录,代表儿中心婴幼儿导管技术、穿刺技术及射频消融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对付这种频繁发作、顽固、发作时间较长的室上速,最好且唯一的方式就是实施射频消融术。这项技术需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导致局部心肌坏死,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
2个月大的婴儿,心脏就如同一个小小的鸽子蛋,空间极小,然而,目前又没有专门适用于小婴儿的导管手术器械,手术中导管位置的细微偏差都可能引起心脏穿孔,导致死亡。因此,要想成功实施射频消融术,难度高、风险大,对医生的穿刺技术、导管技术以及基础电生理分析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每年中国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约占活产婴儿的0.7%左右,由于病情发展迅速,多数病例早期就会夭折。而目前对于先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镶嵌治疗。而相对于外科手术的创伤大,先心病介入治疗痛苦小,一般不留疤痕,患儿恢复快。目前,先心病介入疗法已成为许多先心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高伟教授指出,心导管介入性治疗是应用特殊的心导管经静脉、动脉插入,至心脏“血管畸形”的部位,解除瓣膜、血管的狭窄,堵塞异常的通道(例如间隔缺损、动脉导管等)。相对于成人而言,儿童的血管较小,治疗时需要更精细的手法,而小婴儿及新生儿的介入治疗操作难度则会更大。
高伟解释说,治疗难点在于小婴儿和新生儿的血管小,难以找到相关材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新生儿用于介入手术的材料都非常少,所以医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寻找合适的材料,我们就尝试将神经科、成人心内科的材料运用到婴幼儿身上,效果很好。”高伟说,“不过,目前使用的外周血管支架无法再次扩张,等到婴儿长大一些,血管变大以后还需要再次手术,所以我们想到了自己研制适合婴幼儿的支架。”

研制儿童专用支架
肺动脉狭窄,尤其肺动脉分支狭窄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中常见的血管疾病,也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若未获治疗,患者的心肺功能将受影响,并最终影响生存质量和寿命。
对于肺动脉狭窄及分支狭窄的治疗,除手术外,介入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有两种方式: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
肺动脉是弹性血管,因此球囊扩张术的成功率不足50%,而且易在短时间内回缩,呈现再狭窄。而肺动脉支架可以提供血管支撑,防止球囊扩张后血管壁的弹性回缩及周围结构的压迫等导致的再狭窄,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是目前使用的CP支架也面临一些问题,它需要比较大的输送鞘管,对于年龄太小的患儿,这种鞘管无法进入小婴儿的血管。”高伟说。
国内外现使用的支架治疗多为其他类别支架代替,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如柔顺性差、支架轴向收缩率大等。为解决这些问题,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牵头、高伟领衔的联合研究团队研制出了钴基合金材料的球囊扩张型肺动脉专用支架(Pul-Stent),针对肺动脉结构特点设计,在不影响支撑强度的条件下增加了支架的柔顺性。自这款世界首个肺动脉狭窄专用支架的临床研究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心内科已完成约70例患儿的治疗。
“由于采用的是半开环材料,如今,我们能够将适应证的患儿年龄降低到9公斤,1岁左右的孩子就可以进行这项手术。”高伟教授说。随着这种新型支架的临床应用,有望更好地治疗先天性或者外科手术后肺动脉狭窄,造福更多的先天性心脏病孩子。

镶嵌姑息治疗
介入和外科手术结合的镶嵌治疗已成为近10年来先心病治疗的热点,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高伟就曾参与一项救治,为一名患有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的新生男婴实施了镶嵌姑息治疗,此举在国内尚无先例。
患儿出生前就被诊断出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这是一种少见而复杂的重症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患儿出生后即面临生存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外周低灌注、体温下降等,常伴有酸中毒、低血糖、低氧血症和休克等。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生后一周内死亡率25%,1个月内约90%患儿死亡。
该患儿出生4天即转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入院体重为2.5公斤。心脏超声和心脏CT血管造影提示左室发育不良,主动脉瓣近闭锁、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脉扩张。这些病症的严重后果就是应该得到充足血液供应的体循环严重缺血,而患儿的肺里却充满血。如果应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患儿需要在体外循环下切开房间隔,切断肺动脉总干,重建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再建立体肺循环分流,这种手术难度大,死亡率高。
心脏内、外科医生为此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结合患儿病变的特点,确定了内外科通力合作、镶嵌治疗的手术方案,采用“一通二缩”的治疗策略。“一通”就是由高伟教授带领的心内科团队完成动脉导管支架植入术,充分建立从心脏供应全身各处的血液供应通路,解决体循环缺血的“旱”的问题,再由外科医生完成双侧肺动脉环缩术,解决肺循环过度充血的“涝”的问题。经内科综合治疗,患儿于生后12天行镶嵌治疗。患儿术后血压稳定,经皮血氧85%左右,术后11天平稳出院。
从事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临床工作20多年来,高伟教授跑遍了国内400多家医院,帮助他们进行手术和培训,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让更多偏远地区的患儿能受惠于这项先进的治疗技术。
“很多先心病的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一些心功能的变化,成人以后可能需要再次手术,但是18岁以上的患儿都不能在儿童医院进行治疗,这牵涉到医疗费用报销的政策问题,但儿科医生是最了解这些患者病史的,所以我非常希望能够帮助这一部分的患者。”高伟说。

路过

鸡蛋

支持

鲜花

喜欢
为宝宝找到心的方向!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手机版|上海市东方路1678号 021-38626161|关于我们|沪ICP备15019786号-1|    

返回顶部